2023年4月12日上午10点,我系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燕婷研究员在学院室内乐演奏厅进行了题为《审美人类学视角的乐感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音乐舞蹈研究所所长董蓉教授主持,音乐学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陈燕婷研究员著有《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调查与研究》、《南音乐感研究》、《古乐南音》等多部专著及论文100余篇,曾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研究》等多个项目。她钻研福建南音数年,以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福建南音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
讲座中,陈燕婷研究员首先强调“乐感”既是一个美学话题,又与人类学密切相关,因而,从审美人类学视角进行乐感研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随后,她分享了在审美人类学视角下“乐感”的定义及其特性,并结合自身博士论文的创作经历,围绕“乐感”所体现出的文化问题,阐明“乐感”的主要构成方面、影响因素及主要分类,并针对“乐感”主体性差异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
此外,陈燕婷研究员对审美人类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及研究目的做了简要介绍,指出其弘扬多元文化审美观、注重审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地方性立场的特征。随后,她对比不同版本的南音作品《满空飞》和潮州筝作品《柳青娘》,并分析郭文景、谭盾两位作曲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其创组风格的关系,从而为在场听众展示了不同乐感环境对审美表现的多样化影响。
最后,陈燕婷研究员结合自身对福建南音研究经历,强调乡土文化对于人们乐感的无形渗透。她说,故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了我们不是一样的人,且人们对乡土音乐的聆听常是被动的,但却是无可替代的。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陈燕婷研究员多次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以福建南音等多种例证阐明了审美人类学与“乐感”的关系。通过本次讲座,音乐学系同学们可以深入到审美人类学这门新兴学科,更加深入地了解“乐感”所体现的审美哲学,激发了对音乐美学的学习兴趣。
文/冯德宣
图/王博丰
初审初校/王丹
复审复校/张诗扬
终审终校/董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