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涵育学术思想、加强学术交流,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在2021春季学期举办了“西方音乐史经典撰述系列读书会”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能够对经典的、前沿的、新近出版的西方音乐史相关文献有所认识,为今后的学习、研究与理论构想夯实基础。四场讨论全程在线上进行,活动的参与者为我系西方音乐史方向的全体教师及同学,每场诚邀了我国优秀的青年学者进行共同讨论,并以“腾讯会议”形式全程对外开放。本系列论坛分别围绕着“俄尔甫斯音乐译丛·微芒之辩系列”“语境中的音乐”“音乐史新著与现代主义研究”及“诺顿音乐断代史”四个主题进行分享与讨论,吸引了诸多校外师生,并得到了学界前辈的支持。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晡教授(第三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刘经树教授(第四场)的到来,提升了本次活动的学术高度,将读书会推向高潮。
第一场读书会(4月2日)的主题为“俄尔甫斯音乐译丛·微芒之辩系列”,围绕着其中的两本译著——查尔斯·罗森等的《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和卡洛斯·查韦斯的《音乐中的思想》展开。该场的汇报人为2017级本科生贾邵涵、刘晓晗二位同学,她们从各自的着眼点分别对两本书进行了概述。之后,特邀嘉宾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宋戚发言,他从音乐与人性、音乐与时代、音乐与作曲家、音乐与公众的层面讲解了查韦斯的著作,从音乐批评和写作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并就此展开自己对于音乐学写作的理解。宋戚老师的发言与前两位同学呼应,并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激起了我系师生的热情讨论。
第二场读书会(4月9日)的主题为“语境中的音乐”,以瓦尔特·弗利什的《19世纪的音乐》和杰里米·尤德金的《理解音乐》(第八版)为中心。本场的汇报人是2019级研究生吴依萍、刘晓玉,以及2020级研究生金瑛琦同学。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为大家讲述了两本书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思维导图针对书中的重点内容加以分析与阐述。
董蓉教授作为《理解音乐》的译者,结合自己的学术经验和心得,从理性和感性层面对该书进行了讲解,她在讨论中为师生们介绍了在翻译这部著作过程中的细节,并以一位翻译者的角度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第三场读书会(4月16日)的主题为“音乐史新著与现代主义研究”,围绕着王晡教授的新著《西方音乐史》(上下册)和伊凡·休伊特的《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展开。本次的汇报人是2019级研究生吴雨扬、2018级研究生于大海二位同学。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在读博士盛汉作为特邀嘉宾分别从学理和著史观层面,针对两部著作进行了分享,他的演讲清晰明了,有宏大的思维范畴。王晡教授作为《西方音乐史》的作者来到现场,使所有参与者感到意外和惊喜,他从自己亲身的撰写经验分享了本书的写作特点与个人史学观,将此次读书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第四场读书会(4月23日)的主题为“诺顿音乐断代史”,针对其中一卷《二十世纪音乐》进行研讨。本场的汇报人是2017级本科生张梁霞、徐东辉,二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这部著作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之后,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在读博士郭昕也针对本卷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剖析,从史学编纂模式、风格划分依据、具体写作思路层面对比了诸多风格史著作来谈她对于音乐风格史的认识。本次讲座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刘经树教授的热情支持。作为编纂学的专家,他讲述了自归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开课情况、对于音乐编纂学的理解,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系师生,令人感动。
系主任董蓉教授、教研室主任张晨副教授、梁雪菲副教授全程参与该系列活动,分别主持、分享、点评了每场读书会的内容,她们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心得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方法提出建议,强调在研究中应当重视文献,尤其是经典文献。本次“西方音乐史经典撰述系列读书会”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音乐学系师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展示与学习的平台,获得一致好评。同时,本次活动也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激扬学术热情,充盈学术思想,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更为坚实有力的基础。最后一场读书会——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也碰巧深化了本次系列活动的主题。人类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拓展思维、认识世界、理解自己,阅读不仅能丰富人类的知识,更能升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积极的阅读会使每个阶段、任何年龄的人受益。本次读书会是我系系列读书会的启幕,今后,我系各专业方向会延续此模式,将阅读的薪火传递下去。
文/音乐学系 张晨 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