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上午9点,宫宏宇教授应邀莅临m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音乐学系,开展艺术实践周系列讲座——《域外中国音乐研究——历史、资源与现状》。音乐学系主任、音乐舞蹈研究所所长董蓉致欢迎辞,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陈晶主持讲座,全系师生及学院其他院系师生到场聆听。
宫宏宇,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赴新西兰,在奥克兰理工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奥克兰大学等攻读民族音乐学硕士、汉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新西兰国立尤尼坦理工学院等任教逾30年。2015年后,宫宏宇先后任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音乐交流、来华西人与中国音乐研究、传教士与中国、留学欧美中国乐人。已在荷兰《磬》、New Zealand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刊上发表中、英、德文论文、译文137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60篇,西文14篇),应邀在中国港台、德、美、澳等地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二十余篇。著有专著《来华西人与中西音乐交流》等。此外,还曾担任中国港台、美国、荷兰等地区学刊的海外评审员。
宫宏宇教授的讲座围绕“16世纪来华西人眼中的中国音乐”、“18世纪法国传教士对欧洲中国音乐话语权的主宰”、“中国音乐在18、19世纪的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华西人与中国音乐研究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后域外中国音乐研究”、“改革开放后,海外中国音乐研究的新趋向”六个议题展开,清晰爬梳了自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乐西传的历史进程。并从中西音乐双向交流的研究进路出发,阐析域外学者视野中的中国音乐与文化,及其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与研究趋势的时序性。
讲座伊始,宫宏宇教授从法国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钱德明的《中国古今音乐篇》等研究切入,阐述18至19世纪的欧洲对中国音乐研究的主要理念与观点。讲座重点在20世纪以后,法国学者库朗的《中国古典音乐史论》,拉卢瓦的《中国音乐》,以及莫朗的《中国音乐》等作为法国汉学界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成果而展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域外中国音乐研究更加注重中国古代乐论、音乐专书,以及流传在日本、朝鲜的中国音乐研究等专题性的探讨,同时从实地考察而转向以文献研究为主。主要有法国侯思孟对嵇康和阮籍的研究,赵如兰对陈旸《乐书》的研究(《宋代音乐文献及其诠释》),库特纳对朱载堉音乐体系的研究,毕铿对音阶、调式、结构及旋法的研究等。
总括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域外学者开始从不同领域、不同维度展开对中国音乐的研究。例如音乐与性别、音乐与环境等研究,呈现了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的多元化态势。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互动与交流。
宫宏宇教授在讲座最后提到,我们首先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待海外学者的中国音乐研究。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自信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关键与基石。
文字/高会红
图片/音乐学系
初审初校/陈 晶
复审复校/张诗扬
终审终校/董 蓉